fyty8888@163.com

重要!安徽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情况发布!

作者:
安徽新天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最后修订:
2021-02-04 08:45:09

摘要:


2月3月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副厅长吴韦人、柯文斌到会,介绍安徽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601b44312ee69.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轶晗 摄)


微信图片_20210204084023.jpg

发布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牛弩韬(李轶晗 摄)

微信图片_20210204084027.jpg

发布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吴韦人(李轶晗 摄)

微信图片_20210204084033.jpg


发布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柯文斌(李轶晗 摄)

微信图片_20210204084044.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轶晗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204084049.jpg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韦人介绍我省“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业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富民的主载体。“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有温度、有力度的硬招实招新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6789”的特征进一步彰显。2019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的GDP、近70%的税收、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20年,全省民营企业156万户、万人拥有企业数244户,总量、人均都是“十二五”末的2.7倍。“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比GDP平均增速快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60%以上。

“十三五”期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充分发挥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持续完善企业成长链、政策体系链、融资服务链、环境优化链、工作推进链“五条链”,编织服务民营经济“一张网”,各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凝聚,企业家信心进一步提振。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21.jpg

01
全力打造企业成长链

坚持抓大、育小、培优,按照“双创→成长小微→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路径,着力构建覆盖中小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梯次培育、接续支持,聚焦打造专精特新,在项目、融资、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350户、专精特新企业2818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0户,涌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户。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28.jpg


02
着力完善政策体系链

围绕制约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牵头制定《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完成《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第一个完成修订的省份。



03
致力创新融资服务链


打好“贷、投、融、奖、补”融资服务组合拳,设立省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连续5年累计贴现超200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14亿元;设立省“专精特新板”,组织四批共634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完成募资93.2亿元,完成投资47.45亿元,投资项目128个;实施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累计争取国家奖补资金8.95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04
努力营造环境优化链


建立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皖企服务云APP),实现政策推送一键直达、诉求办理一网通晓。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为2.8万余户民营企业清理欠款142.2亿元。连续举办五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共2000多个项目参赛,22个项目进入全国200强。推进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组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项目合作对接会等四次重大民企合作活动,累计集中签约调度项目704个,合同引资8272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35.jpg

05
有力提升工作推进链

加强顶层设计,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组长,各市、县都成立了高规格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形成了省市县上下联动、高位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健全协调调度、统计监测、督促检查、考核表彰等推进机制。开展民营经济考核激励,对考核位次居前的6个市、36个县每年奖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1万多亩。


下一步,省经信厅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职责定位,坚持民企为本、创新驱动、标杆示范、融通发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柯文斌介绍了中国声谷如期实现“双千目标”的工作情况。


“中国声谷”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2012年、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先后两次签署部省共建协议,确立部省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创造了三个“第一”:部省合作共同推进一个细分产业发展的机制,是全国第一个;工信部批准建设“中国”字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是全国第一个;省政府出台以产业园命名的专项支持政策,在全国也是首创。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声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一定的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根据快报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声谷入驻企业1024户、营业收入1060亿元,成功实现十三五“双千目标”。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42.jpg


01
主要成效

(一)收入规模不断提升,首次突破1000亿元。“十三五”中国声谷营业收入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到1060亿元,较“十二五”末(234亿元)翻两番,“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32%。


(二)入驻企业数快速增长,首次超过1000户。截至2020年底,中国声谷入园企业1024户,首次超过1000户。从区位分布看,中国声谷企业集中在合肥市高新区,共824家,合肥市经开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等区县均有少量企业分布。


(三)龙头企业增速强劲,10亿元企业达到17户。科大讯飞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2019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的企业有17户。


(四)核心技术持续领先,荣获世界冠军40余项。“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国际核心赛事上荣获超过40余项世界冠军,安徽推想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肺部辅助诊断系统、全色光显公司研发的全色激光工程投影机、华米科技的运动健康数据库全球领先,类脑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五)产品创新成效明显,上市首台(套)产品100余款。一批创新成果涌现,讯飞翻译机实现翻译50种以上的语言;华米科技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2000余款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成功研发;有100余款首台(套)智能创新产品成功走向市场。


(六)公共服务逐渐完善,建设公共平台18个。中国声谷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正式投入使用,建设公共平台18个,2020年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累计终端用户数突破30亿;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汇聚180项全球领先的工程算法及150项高价值数据集;中国声谷产品公共展示营销平台在全国建成50余家体验销售店。


(七)知识产权硕果累累,著作权数突破10000件。“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企业著作权数突破10000件,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新华三等龙头企业持有有效专利数超过1000件,美的等公司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声谷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02
主要举措


(一)高标准落实合作协议,顶层设计不断加强。2018年5月10日,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合肥签署了《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并连续三年召开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特别是去年6月1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调研并主持召开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座谈会,对未来五年中国声谷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中国声谷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全方位打造政策规划,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省政府实施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中国声谷发展规划,出台中国声谷专项政策,“真金白银”建设中国声谷。2017以来中国声谷政策省市统筹18.8亿元,建设18类1552个项目,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促进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及普及。


(三)大格局构建发展空间,规划布局不断拓展。中国声谷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以中国声谷·经开信创产业园、中国声谷·庐阳大数据产业园、中国声谷·蜀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声谷·双凤基地为产业发展区,构建“一个核心承载区+若干个联动发展区”的“1+N”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实现平台共建、品牌共用、政策共享。


(四)高质量完善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AI+AK”战略,海康威视等知名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国电子等国产计算机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形成覆盖整机、CPU、存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的信创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大范围示范应用推广,产用结合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优选66款101773台(套)中国声谷创新产品免费在全省相关单位和教育、医疗等行业示范应用。组织中国声谷产品、企业在软博会、世界智能大会等展会展览展示,进一步加大应用普及。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49.jpg

(六)多手段金融支持,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首期10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已全部出资到位,完成卓怡恒通等11个项目投资共7.63亿元。推动中国声谷与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中国声谷信用贷”,累计放贷额超过10亿元。


下一步,省经信厅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技术研发、招商引资、人才培养、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中国声谷的自主创新力、提升中国声谷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中国声谷的品牌影响力,加快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地标。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十三五”期间,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牛弩韬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工信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自2019年起,研究建立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从发展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主观感受等7个方面,综合多个部门数据,评价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作为衡量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依据。刚才介绍了,《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中,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全国位次较上年提升1位。其中,发展质效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提升明显,尤其是发展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5位。


“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精准政策供给,一批指向准、力度大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建立健全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铜墙铁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芯屏器合”新兴产业“新枝发新芽”,“大智移云”数字产业“新苗扎深根”,集成电路“芯光闪耀”、中国声谷“声动世界”,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从4.83%提高到6.05%。发展质效指数82.2分,较上年提升1.6分。


“十三五”以来,我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家,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占8.4%,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超60%。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57家,其中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4家。围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个;按照“一行业一中心”的方式,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在智能语音等领域布局建设38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613个。创新发展指数80.2分,较上年提升5.3分。谢谢!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058.jpg


(资料图)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据悉,“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安徽作为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吴韦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321 ”的思路,即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聚焦“融资、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这个目标,持续打造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群体,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丰富完善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内涵,坚持“龙头+配套”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培育深耕国内外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户、冠军企业400户,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户。


二是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工业“四基”、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编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打造一批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优质企业,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工信部“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创新实施重点攻关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重点“小巨人”补短板、锻长板,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提升全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施万企融资促进工程。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联合10家以上银行,推出3000亿元以上专项贷款,支持1万户以上中小企业发展,推广“专精特新贷”“技改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占比,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快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募投,提高基金运营质效。落实国家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和省级专精特新信用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政策,推动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


四是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在财政奖补上做“加法”,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冠军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完善“皖企服务云”功能,帮助企业“吃干榨尽”制度性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在工作推进上做“乘法”,发挥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将“专精特新”发展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营造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104.jpg

(资料图)



安徽日报记者

请问推动中国声谷实现“双千目标”的发展经验有哪些?中国声谷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柯文斌

中国声谷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部省合作机制的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间,部省合作机制聚焦原始技术创新,攻关重点项目,突出创新创业,实现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事。


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省委书记李锦斌两次专程调研科大讯飞和中国声谷发展,时任省长李国英多次调研中国声谷、听取工作汇报,副省长何树山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出台一系列规划政策,推动中国声谷发展。


三是得益于发展路径的正确选择。中国声谷坚持以智能语音技术为核心,以“语音+语义”为原点,以软件技术为支撑,坚持“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平台+赛道”的方法,构建了从“技术、产品、生态链、产业链到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做大规模,做强实力。


四是得益于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发司、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省直单位大力配合支持、献计献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协调、督查、调度重点工作进展,省市区有关负责同志坚持初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将工作当事业干,为中国声谷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五是得益于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企业是突破关键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创新投入和产业化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中国声谷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搭建形成了诸多成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实质性整合。


下一步,中国声谷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部省合作机制,围绕人工智能、信创产业“双线”发展,以“AI+AK”为战略,培育“企业群”、发力“新基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探索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制建设,加强首版次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推进中国声谷“一个核心承载区+若干个联动发展区”的“1+N”协同发展格局落实,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三大行动”,把龙头企业强起来,把中国声谷品牌立起来,把政策实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十四五”期间,推动中国声谷朝着年收入3000亿至5000亿元的目标迈进。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109.jpg


(资料图)



安徽卫视记者

我们在发布稿中看到,全省电子信息行业数据很抢眼,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牛弩韬

谢谢您的提问。2020年以来,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深化“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增长24.1%,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国同行业16.3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国第10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增速排名居全国第6位、中部和长三角地区首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同行业22.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数达到1077户,同比增加净增57户,居全国第6位。全省8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联宝科技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省电子信息行业历史上首家产值过千亿的企业。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屏-芯-端”发展增速抢眼。全省显示器件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9.6%;集成电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8.4%;计算机整机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8%。全省微型计算机累计产量3097万台,居全国第5位;彩色电视机累计产量1612万台,居全国第3位;智能手表/手环产品位居全球同类产品出货量前列。



微信图片_20210204085114.gif



(资料图)


二是新兴产业领域增长态势良好。5G加快布局带动通信产业提速发展,全省通信设备制造业累计增长27%。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0.9%;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增长78.1%。锂离子电池制造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8%;锂离子电池产量累计增长100.3%。


三是关键领域项目及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黄山2号”智能可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成功发布;我国首个5G毫米波滤波器研制成功;中国首条溢流法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合肥建成投产;国内唯一全国产化全套超薄柔性玻璃(UTG)生产工艺成功开发,并启动建设30μm-70μm超薄柔性玻璃一期项目建设。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点亮投产,刷新全球同类产线最快建厂纪录;全国首条硅基OLED微显示项目成功量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关键之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以“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为抓手,聚焦“关键布局、重大项目、核心攻尖、企业培育、产品创新、产业集聚”,推动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