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十大领域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订:
- 2020-12-18 10:25:33
摘要: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8年1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打造我国发展活跃强劲的新增长极。《纲要》的印发实施,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纲要》 明确长三角制造业优势及潜力
产业基础较好。长三角地区面积总计35.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为全国的1/4,包括上海市在内的27个城市为中心区。从产业基础来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门类全、基础好、规模大,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均为全国前列,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可靠支撑。
创新优势明显。《纲要》提到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聚集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并且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区域创新能力强。科创产业紧密结合,多种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产业集群。
区域协作高效。在《纲要》发布前,长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及产业环节配套,具有较高的区域产业发展协作能力,以上海为龙头城市打造综合产业集群,周边城市及地区具有较强的产业链环节衔接能力,整体供应链水平较高,产业发展联动多。
基础设施完善。各类交通联运方式高效链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联动协作体系,制造业能源供给设施完善,5G通信等信息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如G60科创走廊等平台依托高速路网集聚众多资源,提供发展载体,推动制造业发展。
恰逢产业变革机遇。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交汇融合,为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和重大发展机遇。《纲要》在全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时期印发,重视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未来产业发展,把握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的机会。
理解学习《纲要》 促进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能级和比重。《纲要》强调长三角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纲要》明确制造业发展方向,实现更深层次一体化,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中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有利于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纲要》明确制造业发展方向,制定实施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以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发挥上海市的龙头引领作用、江苏省制造业产业优势、浙江省融合业态及民营经济优势和安徽省的创新活力,提升长三角制造业综合实力。
有利于打造合理明确的分工体系。《纲要》要求提高长三角制造业发展一体化程度,明确不同地域发展分工,合理化空间布局,结合各区域优势建设,集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全球维修、总集成总承包、市场营销全产业环节在内的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贯彻落实《纲要》 厘清长三角制造业前进方向
聚焦智能化、高端化、商务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十大领域强化协作,推动升级,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融合创新水平,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方向发展,向产业链高价值空间环节发力。
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日趋深入。在《纲要》指导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地区标准统一性加强,产业协作程度提高,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制造业水平。《纲要》强调,未来将打通产业数据壁垒,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完善数据共享,建立分工明确的制造业发展协作机制。
产业创新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纲要》指出,未来发展重点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开展协作攻关的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推动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中心城市开展示范应用与创新发展,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总的来看,《纲要》明确阐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加强优势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龙头引领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未来发展中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瞄准八大领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创新攻关能力,培育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